小学高效课堂阶段性小结3月份

小学高效课堂阶段性小结3月份

小学高效课堂阶段性小结

为了贯彻镇中心校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课程实施能力,规范课堂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期,下面将我校阶段性小结总结如下:

一、深入宣传、广泛发动。

学校根据教育局和镇中心文件精神,积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打造高效课堂氛围。

二、组织教师学习研讨,提高教师认识,

1、3月上旬校长再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县教育局文件精神,深入领会高效课堂的“基本内涵和遵循原则”,理解掌握高效课堂的“标准要求”。

2、结合校内语数教研组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围绕“什么是高效课堂”、“为什么要建立高效课堂”、“怎样建立高效课堂”这三个建立高效课堂的关键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使教师进一步深刻认识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意义。

3、要求教师再次研读新课标,深入领会新课程精神实质,清楚每个学段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并在3月中旬,分语、数教研组举行了一次新课标解说活动。通过教师的解说及交流讨论,促进教师更深一步领会新课程精神实质,使教师对新课标能熟记于心,运用自如。

4、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读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和“高效课堂评价标准”,深刻理解其含义。并要求每位教师针对“高效课堂评价标准”,

认真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找出自己与高效课堂的差距,定出今后努力方向,查缺补漏,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

5、学校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位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组织教师在继续落实集体备课和教学“四清”,教师人人有学习笔记。

三、结合实际,制定计划。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和本校 “高效课堂创建活动实施方

案”,明确活动的具体实施步骤及安排。并要求每位教师结合我校的“高效课堂实施方案”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个人“高效课堂”达标活动的实施计划,使自己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此项活动。

四、 积极探索实践,逐步实现“高效课堂”。

1、学校教导处规范和加强教师常规工作检查,教研组每月公示月常规教学检查情况,根据高效课堂的要求,指出不足,提出改进,通过督查强化教师备课、作业批改、听课等。

2、以“五课”活动为载体,学校通过示范课、公开课、研讨课等形式逐渐提高教师对高效课堂实践能力。每位教师都能够认真备课、积极参与校级公开课,听课、评课,吸取别人先进经验,改进自己不足。

3、在校内教研活动中,分学科分年段探究高效课堂模式,鼓励教师平时在教学重积极探索尝试,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使课堂教学切实达到“惜时增效,轻负高效”的教学效果。

4、教师每节课都能够针对“县高效课堂评价表” 对自己教学进行反思,,及时改进教育观念及教学行为,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5、积极利用本校骨干教师和课改中涌现出来的典型教师,采取青年教师和指导教师的带头引领作用,以此带动中年教师,促进老年教师。相互切磋、共同学习提高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促进教师人人能够达标。

通过这一阶段的这些活动,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确实有所提高,但还存在有一些不足之处。

1、个别教师教学目标完成得不好。主要体现在课堂上有时候前松后紧;有时候学生质疑、讨论、回答时热情很高,不好意思打断学生,因而用的时间较多,控制不好等。

2、课堂上有时候对学生点拨还不是很到位。

3、缺少对学生的信任和鼓励,课堂上教师还不能完全放开手。 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学校组织教师再次认真学习有关高效课堂的意见与精神,要求教师在积极实践的同时注意向其他老师、名师学习,结合他们的具体做法,深入领会、把握高效课堂的实质与真谛。

20xx年x月


第二篇:小学高效课堂阶段性总结


教师;郭云霞 20xx年x月x日

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进一步得到转变, 以往“师问生答”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正在蜕变,已逐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

一、要真正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教师须要做到三要

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以此成为推进教学进程的依据。所有的预设都是为了不曾预约的精彩。由原来固定单一线路变为现在的多元设计。二、要减少对学生的控制、放开对学生的制约,我们会发现孩子其实非常聪明,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有更丰富的答案。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是更多的了解学生,给他们活动的机会、思考的空间。三、要学会真正有效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教师都知道即时评价,但到底什么样的评价才是真正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呢?为了鼓励而鼓励,为了评定而评定,将最终失去的学生对评价的可信度。要以富有启迪作用和富有情感的语言来打动学生的心灵,使评价确实评而有价。

二、改变传统的教研形式和内容

在与教师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对新课程理念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在教学行为上却又无法充分体现出来。最关键的原因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所以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研形式,变单纯的理论学习为“解决问题”的教研形式。没

有问题就没有研究,不针对问题的研究是没有实效的教研活动,因此提高问题的针对性是教研由形式走向实效的前提。进行科学的课堂观察,以“案例”为载体,找出问题的症结,表达活动实施中的困惑与成功、活动中的疑难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借此来引发更多的教师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反思、探讨与教育实践有关的问题,提升教师将新理念融于教学行为的能力和教育教学的实践智慧。

三、提升教师反思的内涵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认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通过与教师的互动交流,我们看到教师都能清醒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但是反思缺乏深度。要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可以从三方面进行,第一,正面反思,即寻找具科学性又具艺术性的教学行为,通过反思将其提升到理性高度,充分展示它的闪光点,可以思考:成功的教学行为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发生的?背后支撑它的教学理念是什么?提供的教学策略是什么?成功行为给我的启示是什么?第二,负面反思,即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不足或缺失,并把它提升到理性高度作归因分析。可以这样思考:教学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原因是什么?如果再教一次,我如何解决这类问题?这个问题给我的启示是什么?第三,对比反思,根据前后两次教学效果的不同,抓住教学前后理念和教学行为的变化进行对比反思,可从中受到很多启示。教师通过不同方面的反思,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能力,加快自己专业化成长的步伐。

反思之一: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时间和要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

一节课只有40分钟,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是需要不断合作、探究、交流的,而这个过程往往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这个时间如何调控和把握?在观摩课上,高手老师们似乎完全没有这个难题,但对我们这些平民老师来说,确是一个难题,

我想,这就要求我们引导者应该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在能够引发学生思维处一定要放,让学生充分合作、探究、交流,尽情地享受驰骋思维的乐趣;但当学生的已完成了这个思维过程后,就要及时收,像上面的讨论,当学生的描述处于不断重复时,就要及时进行下一个环节,用新的信息再次激发学生新的思维。这样开阖有度,才能既完成了一节课的学习任务,又注重了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体验过程。

标签:

相关文章